5月18日,法学院六尺巷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走进安庆市燎原社区开展民法典宣传进社区活动,通过“零距离”普法宣传、“面对面”答疑解惑为社区居民们送上了实用且贴心的法律知识,将一场“接地气”的法治课堂搬到了居民家门口。
作为本次活动的特色亮点,法学院六尺巷学生事务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依托法学专业优势,将传统“六尺巷”文化中的“礼让和谐”精神与现代法治理念深度融合,不仅以民法典为法律依据,更借鉴“六尺巷”典故中的调解智慧,向社区居民宣传通过“以情释法、以法明理”的方式化解居民矛盾。例如,针对社区中常见的邻里纠纷,志愿者们引用“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典故,结合民法典中关于相邻权、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引导居民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和解。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创新普法形式,展现了法学学子的专业素养与社会担当。“如何将专业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怎样让不同年龄段的群体理解复杂的法律条文?”“如何通过通俗案例让群众快速掌握法律知识?”……面对儿童与老人,法学专业2024(1)班的黄鑫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深化普法效果,“张爷爷在二手平台买到一台八成新的手机,收到货后发现有严重的质量问题,而卖家拒绝退款……”她将晦涩难懂的法律规定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居民们在熟悉的场景中感受到法律的智慧与温度。法学专业2024(2)班的赵梓含克服社交恐惧,主动敲响居民家门,将法律知识送入居民家中。她以社区中的常见问题为蓝本,如高空抛物、噪音扰邻、房屋漏水纠纷等,结合民法典中的具体法条剖析,重点讲解了人格权方面的法律知识,教会大家如何保护隐私、财产以及人身安全,推动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为确保普法效果长效化,志愿者们将精心编制的普法宣传单递到居民手中,让宣传单成为“流动”法治宣传站。“我以前不太了解这些复杂的法律条文,通过今天的宣传,我心里明白多了,以后遇到问题也知道如何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了。”居民陈女士边翻看宣传单边感慨道。
法学院六尺巷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还在活动中推出了三项创新举措:普法手册中特别设置了“六尺巷调解案例”专栏,以图文并茂形式展现“情法交融”的纠纷解决路径;现场开通线上咨询通道,居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加入“燎原社区法务群”,后续由法学专业学生与六尺巷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导师团队提供免费法律答疑;联合社区居委会设立“六尺巷法治角”,定期举办法律讲座、模拟法庭等活动,让法治文化浸润居民日常生活。
“社区居民是普法重点群体,我们希望通过‘送法上门’活动,提升群众对于民法典的认知度,增强他们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让法律真正地为居民生活‘保驾护航’。”活动负责人、法学专业2023(6)班张玉毅说。
本次活动是法学院“民法典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通过精确宣讲对象、丰富宣讲内容、拓展宣讲深度等多样化举措,确保普法效果从“知道”走向“做到”。 法学院也将充分发挥六尺巷学生事务服务中心这一平台优势,以“民法典宣传月”为契机,推动法治服务向社区、乡村、企业延伸,让法律成为社会治理的“稳定器”、群众生活的“保护网”。同时,法学院六尺巷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普法+调解+文化”三位一体服务模式,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撰稿:学生记者 庞妮 马士蕊 摄影:学生记者 杨雨欣 黄劲飞 审核:钱敏)
下一条:法学院202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顺利结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