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龄化加剧的当下,长期家庭照顾者群体的困境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守护同行”调研团队,以专业力量为依托,以社会责任为使命,通过深入调研与积极实践,为改善长期家庭照顾者境遇、推动社会支持体系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社会服务答卷。
2022年的一次社区志愿服务经历至今让团队成员记忆犹新,那是一次入户安庆市海口镇重残家庭的志愿服务活动,在独自照料智残女儿二十余载的程母身上,团队成员深深感悟到家庭照顾群体的艰辛。在长达两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团队成员目睹了众多长期家庭照顾者默默承受着巨大压力,面临着生理负荷、心理耗竭、社会支持系统缺失等困境。2024年,“守护同行”调研团队在法学院家庭社会学专家、副教授宋文娟的悉心指导下组建完成。团队由7名本科生组成,通过对长期家庭照顾者的量化分析与质性深描,以探寻破解其困境的有效路径。
历经一年多的时间,团队开展了大量扎实的调研工作。他们深入安徽及周边省份1073户家庭,通过500余小时访谈录音和数十本田野笔记,精准描绘出长期家庭照顾者的群体画像:93.2%为乡镇中老年女性,日均照护超10小时,68%因经济压力被迫缩减医疗支出。这些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在社会的每个角落,这些家庭照顾者的经历令人动容。
基于团队成员的深入调研,提出的研究成果成效显著。其研究成功入选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被安徽省社会工作协会、深圳市、安庆市社会工作协会采纳,为政策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针对照顾者面临的多重困境,团队提出了“破茧式”福利重构策略,为未来制度设计奠定了实证基础。
在社会服务实践方面,团队同样成绩斐然。他们与安庆市乐邻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共建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将学术成果转化为实际帮扶行动。通过陪独居老人买菜、帮残疾家庭清洁房屋、为焦虑的照顾者链接心理咨询资源等方式,切实改善照顾者的生活状况。同时,团队提出系统性支持方案,个体层面开设照护技能培训与心理健康支持热线;社区层面发展“喘息服务”试点,搭建邻里互助网络;社会层面倡导“照顾者光荣”的文化认知,并探索长期护理保障机制的优化路径。目前,团队已将政策建议提交至省级民生工程研讨会,积极推动实践层面的突破。
从最初的调研发现问题,到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践,安庆师范大学法学院“守护同行”调研团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高校团队服务社会的责任与担当。她们的努力,让长期家庭照顾者这一“隐形群体”被更多人看见,也为构建更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改善照顾者生活状况贡献了高校智慧与力量。未来,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相信会有更多长期家庭照顾者从中受益,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撰稿/摄影:学生记者 马士蕊 审核:钱敏)
下一条:法学院组织师生在线观看国家安全教育课
【关闭】